据东莞时间网报道,作为一家镇街公立医院,东莞市南城医院副院长王三贵近日宣布,医院将转型为“东莞市肝胆专科医院”。王三贵表示,医院的肝胆专科这两年发展迅猛。该科2018年住院患者1481人次,同比增长18.2%;手术2018台,同比增长26.5%,该院已经形成胆结石专科特色。为了扶持这一特色,该院肝胆专科手术楼正在建,即将投入使用;南城街道还投资3000多万元为其购置医疗设备。
据介绍,东莞市卫健局一直鼓励镇街医院转型为“大专科、小综合”的特色医院。比如,鼓励东坑医院、洪梅医院往“医养结合”的养老特色转型;鼓励石碣医院打造骨科特色,等等。
近日,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印发《国家医学中心和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设置实施方案的通知》,业内认为大医院再次迎来一波发展机遇;而在新医改强基层的目标下,基层医疗机构发展态势也极为强劲,在这样状态下,如城市二级医院、乡镇卫生院等一些夹心医院的生存境况堪忧。曾有医管人士预言,再过5-10年,中国城市二级医院可能不复存在。
这到底是危言耸听还是真的有可能?作为曾经重要的城市二级医院面临几多生存困境,未来又将向何处去?《看医界》专栏作者、陕西省山阳县卫健局副局长徐毓才为读者做了如下分析。
公立医院总数持续减少
据国家卫健委最新统计数据显示,截至2018年11月底,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数达100.0万个。从统计数据看,有一个大趋势在继续坚持,那就是十多年来,公立医院总数继续在减少。
统计显示,医院总数尽管与上年同期相比,增加2182个,但实际情况是公立医院由2017年同期的12181个减少到12072个,减少了109个,而民营医院由18113个增加到20404个,增加了2291个。减少的这部分公立医院可能有相当一部分是城市二级医院。
如果城市二级医院再不寻求“突围之路”,照此继续下去,也许再过5-10年,完全可能不复存在,这并不是危言耸听。
二级医院面临四大生存困境
城市二级医院,主要包括政府办的“区人民医院”,企业办医院,甚至还包括一些科研院所自办医院。企业办医院,国家已经下达最后“通牒”,今年年底前必须全部和企业断绝关系。而占主导地位的政府办医院,也越来越失去了往日的风采,目前面临诸多生存困境。
一是地理位置很尴尬。虽然身居闹市,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比,仍属于距离老百姓比较远的那一个医疗卫生服务机构。
二是功能定位很尴尬。与社区医院比,它没有“签约服务”等可以走近(进)老百姓家里面的贴心服务。也缺乏诸如此类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支持,因此,如果不转型,必将成为鸡肋。
三是服务能力很尴尬。与周边星罗棋布的大三甲医院相比,城市二级医院技术服务能力得不到群众的肯定和认可。
四是运营体制很尴尬。与经营管理比较自由的民营医院比,缺乏灵活的体制机制。因此,不说吸引优秀的人才了,留住都难。
面对上述局面,本来该管的政府,也无心对城市二级医院更多投入,很多医院处在半死不活的地步,
更多关于 访谈 的文章:
- 妙莲老和尚:念佛计数法2019-02-07
- 深陷困境 大批二级公立医院被迫转型2019-02-04
- 委内瑞拉政府现在将把精力集中在“2019-01-28
- 刷新队史最长连胜纪录。与此同时2019-01-22
- JEEP品牌全年销量创下了55.6%的跌幅。2019-01-17
焦点阅读
阅读排行
最新文章
热门专题
测试内容|